全国豆粕占比降至12.8%,双胞胎、海大、牧原、温氏核心技术拆解,看头部企业如何减量替代【鲁抗特约·数说猪业】
2024年,我国进口大豆总量达1.05亿吨,其中养殖业消耗了近四成。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低豆养猪技术,预计可节省约2000万吨大豆,相当于节约1.54亿亩耕地,几乎等同于我国大豆种植的总面积!研究表明,在确保猪只营养需求的前提下,饲料粗蛋白质水平每降低1个百分点,豆粕用量可减少2.3个百分点,同时还能降低8%的氮排放。因此,在面对资源紧缺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下,养殖业对饲料营养的精准利用,降低对豆粕的依赖性显得很重要。
2021年3月,农业农村部制定了《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方案》,2023年4月进一步制定了《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在政策的不断催化下,我国饲料中豆粕使用量不断降低,从2020年的17.7%下降至2024年的12.8%。
据新猪派调研,牧原股份2024年饲料豆粕占比为7.3%,2025年7月低蛋白日粮中豆粕用量降至4.9%;温氏股份2024年猪饲料配方中豆粕使用比例低至3%;新希望2024年自用猪料的豆粕含量降到5%;德康建立了动态原材料数据库并开发一套全面的饲料成本控制技术体系,目前已将豆粕使用量从2024年的4%降低到3%以内;双胞胎2025上半年豆粕使用量在7%以下;新五丰依据市场动态调整豆粕使用量,亦能下调至5%-8%。
双胞胎精益生产技术豆粕使用量降至7%以内双胞胎从2010年便围绕畜禽精准营养建设数据库,研发低蛋白日粮技术。双胞胎董事长鲍洪星在生猪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座谈会上提到2025上半年双胞胎饲料中豆粕的占比已控制在了7%以下。同时,双胞胎部分饲料产品使用先进的发酵酶解技术能逐步降低豆粕的使用量。双胞胎在研发低蛋白日粮中主要有以下五点技术方案:
一、建设精准原料数据库,通过一系列分析每年数十万个湿化学和近红外检验测试的数据,建立包含150多种原料的动态精准数据库,实现饲料蛋白/氨基酸的精准调配;
二、低蛋白及净能-氨基酸平衡体系,通过大量动物试验验证氨基酸营养需求标准,目前已实现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6种必需氨基酸平衡。未来计划扩展至10种猪必需氨基酸平衡,逐步降低饲料蛋白水平和豆粕用量;
三、杂粕原料高效利用,针对菜籽粕、棉籽粕、葵花籽粕等杂粕的高蛋白特性,通过灵活搭配、发酵预处理、精准酶制剂应用等方式,弥补其氨基酸不平衡、适口性差等缺陷;
四、精益生产管控,引入六西格玛管理模式,推进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升级,减少因混合不均、配料差异导致的蛋白水平偏差;
五、精准饲喂管理,基于饲料营养水平设计科学饲喂方案,通过现场管理升级和智能饲喂设备应用,将饲料浪费控制在2%以内。
海大区域化适配因地制宜细分替代策略海大2021年的豆粕平均用量占比为12%,较同期全国养殖业饲料豆粕平均占比(15.3%)低3.3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豆粕用量46万吨。在猪料细致划分领域,保育阶段仔猪料豆粕使用量较全国中等水准节约3.7%,生长猪小料豆粕使用比例最低降至8%,部分育肥猪配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无豆粕配方日粮。海大在推进豆粕减量替代上主要有三点核心技术:
一、建立动态原料营养价值数据库,通过大规模检测构建包含127种非常规原料的动态数据库,实时修正干物质、粗蛋白、18种氨基酸等关键指标;
二、维持猪禽不同阶段氨基酸平衡,基于饲料原料中氨基酸实测值或动态预测的可利用氨基酸值,根据猪禽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补充必需氨基酸;
三、差异化营养精准需要量体系,通过确定酶制剂和真菌毒素吸附剂等添加剂的使用方案,提高杂粮杂粕原料添加比例。
海大还根据地区区域特点制定不同的豆粕减量替代策略。在华北地区,主要利用棉粕、花生粕等蛋白原料以及玉米淀粉渣(5%~8%)、玉米蛋白粉(3%~5%)等副产物为替代基础。在华南地区,则开发大米蛋白粉(3%~5%)、米糠(8%~10%)、稻谷和小麦等(5%~8%)原料的使用方案。
牧原早在2000年便开始了对低豆粕日粮的探索,在20多年的时间里,牧原在2006年豆粕使用量最高为14.9%,在2010年最低为4.2%,平均用量在8.9%左右,远远低于全国养殖业豆粕使用水平。牧原推广低豆粕日粮的主要技术有三点:(1)探索各猪群最适营养需求;(2)针对各猪群不同生长阶段设计合理饲喂方案;(3)充分使用发酵氨基酸。
据新猪派调研,为了把饲用氨基酸做到极致,牧原联合西湖大学创新了氨基酸的合成路径,突破了异亮氨酸和缬氨酸等小品种氨基酸的发酵技术。从技术上来说,牧原已能完全不用大豆就能做猪饲料。
温氏近几年在豆粕减量替代上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位于行业领先水平。2021年温氏豆粕使用量已在7.4%,相比全国低了7.9个百分点。2024年以3%的占比进一步拉开差距,相比全国降低9.8个百分点。
温氏制定了“一减一替”的总体策略,“减”指低蛋白多氨基酸平衡技术,通过添加5-7种氨基酸,降低配方粗蛋白水平1-2个百分点,豆粕用量占比下降3-6个百分点。“替”指杂粕及非常规原料替代。同时,通过调整饲料加工工艺以及使用植酸酶、非淀粉多糖酶等酶制剂消除抗营养因子,保障替代效果稳定性。目前,温氏在技术上同样实现了鸡、猪、鸭无豆粕配方。